openSUSE Leap 42.1

發行紀事

openSUSE Leap 是一個自由的基於 Linux 的作業系統,可運作在您的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是伺服器。您可以用它來瀏覽網頁、管理您的電子郵件與相片、進行生產力工作、播放影片或音樂。使用它讓您充滿樂趣。

出版日期:2015-11-14, 42.1.20151109

如果您從較舊的發行版本升級至 openSUSE Leap,請由此查看之前的發行紀事: http://en.opensuse.org/openSUSE:Release_Notes

1 安裝

1.1 Minimal System Installation

In order to avoid some big recommended packages from getting installed the pattern for minimal installations uses another pattern that conflicts with the undesired packages. That pattern can be removed after installation, it's called patterns-openSUSE-minimal_base-conflicts

Note that the minimal installation has no firewall by default. If you need one, install SuSEfirewall2

1.2 UEFI—統一可延伸韌體介面

在安裝 openSUSE 到使用 UEFI (統一可延伸韌體介面) 開機的系統之前,強烈建議您先詢問是否有硬體製造商所建議的韌體更新並加以安裝。若您的系統有預裝 Windows 8,通常就代表您的系統使用 UEFI 開機。

背景知識: 有些 UEFI 韌體有缺陷,導致當有太多資料被寫入 UEFI 儲存區域時,韌體會發生問題。但是沒人知道究竟寫入多少資料才算「太多」,故 openSUSE 藉由只寫入能夠啟動系統的最少需要的資料量,來降低這個風險。寫入的資料至少要能告訴 UEFI 韌體 openSUSE 啟動程式的位置。官方 Linux 核心提供使用 UEFI 儲存區來寫入開機及當機資訊的功能 (pstore),在此預設被停用。無論如何,建議安裝任何硬體製造商建議的韌體更新。

1.3 UEFI,GPT 與 MS-DOS 磁碟分割區

在 EFI/UEFI 的規格書中提到一個新的分割磁碟的劃分方式:GPT(GUID Partition Table)。這個新的方式使用 GUID(128位元的值顯示在32個十六進制數字上)來識別裝置及分割區類型。

此外,UEFI 規範是允許傳統的 MBR(MS-DOS)分割區。 Linux 引導加載器(ELILO 或 GRUB2)嘗試針對那些傳統的分割區自動產生一個 GUID ,並把它們寫進韌體。像這樣的一個 GUID 可以頻繁變更,導致韌體的重寫入。一次的重寫入包括兩種不同的操作:刪除舊的項目,以及創建一個新的項目以取代第一個項目。

現代的韌體都有一個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or),可以收集被刪除的進入點(entries),並且釋放原來保留給舊進入點(entries)的記憶體。當故障的韌體不能收集或是釋放這些進入點(entries)時,系統將會出現問題,最終將造成系統無法開機。

簡單的替代解決方案是:轉換傳統的 MBR 分割區成為新的 GPT 分割區以完整的避免此問題。

2 系統升級

2.1 Network Interface Names

When upgrading a remote machine from openSUSE 13.2, make sure your network interfaces are named correctly.

openSUSE 13.2 used so-called predictable network interface names (for example, enp5s0), whereas Leap 42.1 uses persistent interface names (eth0). After upgrading and rebooting, the network interface names may therefore change. This could lock you out of the system. To avoid interfaces from being renamed, run the following command for each of your network interfaces before you reboot the system:

/usr/lib/udev/udev-generate-persistent-rule -v -c enp5s0 -n enp5s0 -o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Replace enp5s0 with the name of your network interface.

3 一般說明

3.1 Non-Oss Repository

After the installation the non-oss repository is disabled

Enable the openSUSE-Leap-42.1-Non-Oss repository using YaST or on the command line using zypper:

zypper mr -e repo-non-oss

4 技術議題

4.1 列印系統:改進以及不相容的變動

CUPS 版本昇級至 1.7

CUPS >= 1.6 有一主要變動和 1.5.4 版以前的版本不相容,特別是在網路列印這部分:

IPP 通訊協定預設版本自 1.1 昇級到 2.0。舊的 IPP 伺服器 (例如 SLE11 使用的 CUPS 1.3.x),會拒絕 IPP 2.0 的連線要求,並回傳 "Bad Request" (請見 http://www.cups.org/str.php?L4231 (http://www.cups.org/str.php?L4231))。對於舊伺服器使用舊 IPP 通訊協定必須明確指定,例如在 client.conf 中的 ServerName 加入 '/version=1.1' (ServerName older.server.example.com/version=1.1),或加到 CUPS_SERVER 環境變數,或是加到 '-h' 選項指定的伺服器名稱 (lpstat -h older.server.example.com/version=1.1 -p)。

CUPS Browsing 功能已經被捨棄,但是新的套件 cups-filters 提供 cups-browsed 以支援基本的 CUPS Browsing 以及 Polling 功能。CUPS 用來自動發掘印表機用戶端的原生通訊協定現在已改為 DNS-SD。您可以在本機啟動 cups-browsed 來從遠端傳統 CUPS 伺服器接收傳統的 CUPS Browsing 資訊。若要在網路上廣播傳統的 CUPS Browsing 資訊,以便遠端傳統 CUPS 用戶端能夠接收,請在 /etc/cups/cups-browsed.conf 中設定 "BrowseLocalProtocols CUPS" 並啟動 cups-browsed。

有些列印過濾器及後端在 CUPS 中已被捨棄,但在新套件 cups-filters 中則有提供。故 cups-filters 通常是需要的 (列為 RPM 建議套件),但並非是嚴格必需的。

The cupsd configuration directives are split into two files: cupsd.conf (can also be modified via HTTP PUT e.g. via cupsctl) and cups-files.conf (can only be modified manually by root) to have better default protection against misuse of privileges by normal users who have been specifically allowed by root to do cupsd configuration changes (see http://www.cups.org/str.php?L4223 (http://www.cups.org/str.php?L4223), CVE-2012-5519, and https://bugzilla.opensuse.org/show_bug.cgi?id=789566 (https://bugzilla.opensuse.org/show_bug.cgi?id=789566)).

CUPS banner 頁面及 CUPS 測試頁面在 CUPS >= 1.6 中已不再支援,只能夠使用 cups-filters 提供的頁面。在 /usr/share/cups/banners/ 的 CUPS banner 頁面檔案,以及位於 /usr/share/cups/data/testprint 的測試頁面 (同樣為 CUPS banner 檔案類型),因為已無法在 CUPS >= 1.6 使用 (無過濾器可以轉換 CUPS banner 檔案),故 cups RPM 不再提供 (詳見 http://www.cups.org/str.php?L4120 (http://www.cups.org/str.php?L4120) )。自 CUPS >= 1.6 起,只有 cups-filters 中的 banner 檔案及測試頁面能夠透過 cups-filters PDF workflow 運作,並且 cups-filters 套件也提供相對應的 bannertopdf 過濾器。

For details, see https://bugzilla.opensuse.org/show_bug.cgi?id=735404 (https://bugzilla.opensuse.org/show_bug.cgi?id=735404).

PDF 現在是共通的列印資料格式

目前有自 PostScript 轉向 PDF 做為標準列印工作格式的提議,主要由 Linux 基金會下的 OpenPrinting 工作組及 CUPS 作者所共同提倡。

這意味著應用程式預設通常不再需要產生 PostScript 輸出以供列印,取而代之的則是 PDF。

其結果是,如何將應用程式的列印輸出轉換成特定印表機接受的「語言」的預設處理流程 (也就是所謂的 "CUPS 過濾器串鏈"),已根本地從以 PostScript 為主的流程,變成以 PDF 為主的流程。

是故,Linux 下的 CUPS 上游標準 (使用 CUPS 加上 cups-filters 套件) 現在已經是以 PDF 為基礎的工作流程,例如每個非 PDF 的輸入會先被轉換成 PDF;頁面管理選項是設定給 pdftopdf 過濾器;以 PDF 做為輸入來呼叫 Ghostscript。

隨著 PDF 成為標準的列印工作格式,傳統的 PostScript 印表機就無法直接列印應用程式的輸出,故在列印流程中需要一個轉換步驟來將 PDF 轉換為 PostScript。然而也是有 PostScript+PDF 的印表機能夠直接列印兩種格式。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見 SUSE 維基頁面 "Concepts printing" (http://en.opensuse.org/Concepts_printing (http://en.opensuse.org/Concepts_printing)) 中的 "Common printing data formats" 小節。

5 雜項

5.1 KDE and Network Authentication

When using the KDE displaymanager SDDM with an authentication method that provides a high number of users SDDM becomes unusable. Additionally if the automounter is used SDDM may block for long time on startup trying to mount every user's home

Modify /etc/sddm.conf to contain the following entries:

[Theme]
Current=maldives

[Users]
MaximumUid=1002

See Bug 953778 (https://bugzilla.suse.com/show_bug.cgi?id=953778) for details.

6 更多資訊與反饋

  • 閱讀安裝 CD 中的 README 檔案。

  • 從 RPM 獲取某個套件詳細的變動歷史資訊:

    rpm --changelog -qp <FILENAME>.rpm

    <FILENAME> 是該套件的名稱。

  • 請查看在安裝 DVD 最上層目錄下的 ChangeLog 檔案以了解所更新套件的變動歷史(按時間先後排序)。

  • 在安裝 DVD 中的 docu 目錄可找到更多的資訊。

  • https://activedoc.opensuse.org/ 包含了額外或是更新的文件。

  • 請造訪 http://www.opensuse.org 以了解 openSUSE 最新的產品訊息。

版權所有 © 2015 SUSE LLC

感謝使用 openSUSE。

openSUSE 團隊

列印此頁面